黃
黃子明
2 篇
老照片
16
台籍慰安婦
台籍慰安婦
台籍慰安婦
台籍慰安婦
台籍慰安婦
姓名:陳桃。年齡:1922年生,籍貫:台灣台北市人,受害日數:約1095天(1942/06-1945/08)受害地點:印度安達曼群島。受害經過:19歲那年,阿嬤在上學途中遇上日本警察,警察說帶阿嬤上學,卻去了高雄港邊搭船,那一天改變阿嬤一生的命運,從學生變成慰安婦。阿嬤曾喝消毒水自殺未遂,也因為懷孕後流產導致不孕。阿嬤的痛: 阿嬤返家後,遭她的叔叔以「家裡容不下臭賤女人」言語辱罵,28歲結婚,婚後不孕,遭婆婆逼迫離婚。阿嬤從此獨居,83歲還得做椰子批發生意,劈椰子、搬椰子、賣椰子養活自己。阿嬤的話:「日本政府不道歉、不賠償,難道我們的青春要白白被糟蹋嗎?」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之五—肖像
台籍慰安婦
台籍慰安婦
《婚紗》上排左起:李阿慧、盧滿妹、蘇寅嬌、何秀鳳;下排左起:吳秀妹、陳蓮花、鄭陳桃、陳鴦。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系列影像
姓名:張錦。出生:1915年生,2004年逝。受害期間:約100天(1945/01-1945/08)受害地點:菲律賓群島。受害經過:阿嬤的母親在她幼年時早逝;12歲那年,父親續弦,她被送到歌仔戲班;15歲那年,再被賣到旅社當雛妓;19歲被長輩安排到台北當男人的小老婆,25歲,那男人過世,經人安排再嫁。後到南投某茶室工作時,經人介紹到慰安所演歌仔戲。去海外途中,阿嬤在船上遭日軍輪暴,還用棍子插入下體。在慰安所時,她白天演戲,晚上被迫提供性服務。阿嬤的痛: 返台後,阿嬤孑然一身,沒有任何親人。晚年已罹患失智症,不識人、物,獨居在破舊的安養院渡殘生,當年在船上遭性侵害陰影跟隨著她,罹患子宮頸癌的阿嬤,拒絕醫師進行侵入式檢查而影響病情。阿嬤的最後一日:2009年9月16日凌晨4時,阿嬤逝世,享年89歲。沒有親人相隨,沒有隆重排場,只有幾名婦援會工作員祈禱阿嬤一路好走。她走完最後一程,真正遠離痛苦、遠離夢魘、遠離孤單。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之五—肖像
台籍慰安婦
《劇場》上排左起:蔡桂英、陳蓮花、鄭陳桃、林沈中、蔡芳美;下排左起:吳秀妹、盧滿妹、李阿慧、陳鴦、鄭寅嬌。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系列影像
照片右方姓名:蘇寅嬌。年齡:1923年生,籍貫:新竹客家人,受害天數:630天(1943-1945)受害地點:中國/海南島榆林市。受害經過: 20歲那年,阿嬤和她妹妹一起被騙成為慰安婦,接客時間從晚上6點到隔天清晨6點,遇到日本軍心情不好或喝醉酒時,就被當成出氣筒,胡亂罵一通。後因盲腸炎開刀,身體虛弱無法再接客,才得以返台。阿嬤的痛: 當年在海外躲空襲時,炸彈、飛機滿天飛的場景,是她這輩子最難忘的痛苦回憶,讓她返台後,常夜裡做惡夢,睡不安穩。阿嬤的話: 「最令我感到悲傷的是,迄今為止日本人仍然不知道我當年被騙做慰安婦,所帶給我的終生痛苦。 」--照片左方姓名:蔡桂英。年齡:1925年生,籍貫:新竹客家人,受害日數:約365天(1943-1944)受害地點:中國海南島榆林市。受害經過:18歲那年,阿嬤被騙到海南島「食堂」工作,直到戰爭結束,「食堂」始終沒有蓋好,阿嬤一直在「慰安所」工作。平均一天接10多名客人,曾有日本軍在性交時拿器具插入她的下體,讓她痛苦不堪。阿嬤的痛:因在慰安所頻繁接客,致使子宮炎隱疾不斷,阿嬤擔心無法生育,會被丈夫和公婆嫌棄,返台後遲遲不敢嫁人。阿嬤的話:「到海南島的過去,讓我一輩子失去做為女人的價值,因此變成沒有用的人,不會再有幸福的未來。」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之五—肖像
《面具》上排左起:盧滿妹、陳蓮花、蔡芳美、蔡桂英、林沈中、蘇寅嬌;下排左起:吳秀妹、何秀鳳、李阿慧、鄭陳桃、李玉珠、陳鴦。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系列影像
姓名:高蘭妹。年齡:1927年生,籍貫:苗栗泰雅族人,受害日數:405天(1944/12-1946/02)受害地點:台灣/新竹/清泉基地。受害經過: 17歲那年,部落裡「永安派出所」的日本警察要阿嬤去清泉部隊裡工作,剛開始只洗衣服、煮飯、縫衣服,過一星期後,兩名日本兵半夜潛入阿嬤的房間,一個摀住她的嘴巴,另一個強暴她。從此每夜都會被日軍輪暴,直到阿嬤的父親拿長刀找上營區,才將受傷的阿嬤揹回家。阿嬤的痛: 阿嬤的父親以為她只是在部隊裡打掃,她一直隱藏秘密,常常半夜流淚,她的丈夫總以為她是做惡夢,沒人知道她的辛酸。阿嬤的話: 「50年過去了,這個仇恨我是永遠忘不了的,日本人如此欺負我,這筆帳要如何算?」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之五—肖像
姓名:溫紅柿。年齡:1921年生,籍貫:布農族,受害日數:540天(1942/01—1943/06)受害地點:香港/九龍。受害經過: 21歲那年,阿嬤的新婚夫婿被徵召到香港看守彈藥庫。為尋夫,她被騙成為日軍性奴隸,囚禁在日軍官寓所,白天當女傭,晚上提供性服務,曾因被迫提供性服務而懷孕,戰後產下一女,一年後因瘧疾早夭。阿嬤的痛:阿嬤始終不敢讓她丈夫知道在九龍曾發生的事,深怕丈夫會惱羞成怒打她、看不起她,直到丈夫臨終前,阿嬤才向他坦言。她的丈夫沒有斥責,只要她別放在心上,堅信基督保持平靜。阿嬤的話:「我常想,倘若人生能夠重來一次,我絕不希望再有相同的遭遇。」資料來源:報導者 阿嬤的告白之五—肖像

黃 台灣慰安婦

她們的生命韌性與勇氣應該讓更多人去感受,摘下戴了超過一甲子的面具,面對社會和道德的壓力,面對日本政府迄今不願認錯道歉的精神暴力,不論這群阿嬤的過往出身為何或今日境遇如何,她們都值得大家的掌聲。

老照片
14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大陸漁工

黃 大陸漁工 - 九〇年代

黃子明作品集

© 2025 台湾映像 粤 ICP 备19036074号-1 Typecho & Snapic+v5
作者 張新裕 周鑫泉 林新欽 鐘永和 張才 鄧南光 蔣載榮 黃子明 蔡明德 包德納 王双全 袁廣鳴 昌哥 黃文博 郭志榮 羅宇唐 高修民 林軒朗 楊永智 謝三泰 全會華 簡永彬 黃建亮 林本良
城市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縣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南投縣 彰化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宜蘭縣 澎湖縣 金門縣 連江縣
世紀末台灣
27 篇 老照片 1 天前
臺北街頭
10 篇 千禧年后 1 天前

臺北街頭
单页 联系本站&投稿 07月29日 16:16
臺北街頭
单页 台湾映像Banner 07月30日 11:06
臺北街頭
单页 关于台湾映像 07月30日 15:19


台湾映像 我的避风港